精品项目

废除砍鲨,设想很多,但谈何容易

2025-05-04 17:55:25





上周四的时候,有消息称NBA要在今年夏天消灭掉砍鲨战术。主要的担忧在于“砍人战术”过于影响比赛的时长,简单地用罚球数量和比赛持续时间做一个图标就能发现,这种担忧是合理的。在安德烈-德拉蒙德造出自2005-06赛季之后单场最高的25次犯规后,SBNation的专栏作家汤姆-齐勒就提出了一个,在bonus情况下,应对无球故意犯规的小改变。球队可以选择让球员执行两次罚球,或者重新发界外球。如果选择发界外球,剩余进攻时间不变,除非剩余进攻时间少于14秒,这个规则有点类似于脚踢球违例,这时候进攻时间就回表至14秒。说实话,这个改动真心非常简单。

所以,针对这一点,我仔细研究了可能会因为这一个小的改变而受影响的罚球以及与犯规相关的各项数据。三名值得关注的受影响最大的球员分别是迪安德雷-乔丹、德怀特-霍华德和安德烈-德拉蒙德。他们三人都是非常出色的球员,但也都有着职业生涯一如既往糟糕的罚球,如果给他们罚球或者发界外球两种选择,我觉得他们都会选择后者。对手也就会停止对他们的故意犯规,也不会寄希望于等同于失误的两罚全失。

在过去,这种情况只能让人无可奈何,或者拿来作为波波维奇和奥尼尔之间的段子。这些故意犯规在比赛实录的feed流中并不是叫作砍鲨战术,只叫作个人故意犯规。这会把砍人犯规归入比赛末战术犯规和防止快攻战术犯规当中。在2010-11和2011-12赛季,故意犯规场均只发生0.66次,其中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比赛结束前。只有纳什一人有过在单赛季中被故意犯规超过30次的经历(都是执行犯规战术的罚球),与此同时,小乔丹和霍华德一共是23次被故意犯规。纳什砍鲨战术依然存在,但并不是那么频繁,还不足以引起公愤,数据上的影响力也不够大。

从那以后,场均故意犯规的次数足足翻了一倍,本赛季已经上升至场均1.34次,场均发生在大前锋和中锋身上的次数已高达4次之多。小乔丹一人本赛季就被故意犯规134次,换算成每36分钟是1.86次。自从2010-11赛季以来,单赛季出场时间超过500分钟,每36分钟被砍数前10名的球员,全部都是内线。

那么,如果去掉这些犯规,罚球还有与犯规相关的数据显然都会发生变化,那么影响会有多大呢?本赛季我一直在密切关注“bonus时刻”(犯规达到单节次数,每一次团队犯规都会造成两次罚球)与否的比赛情况。在我们nyloncaculus的数据查询页面,你可以找到球队层面相关的基础数据,但还有很多相关的更详细的统计我们会在未来推出。

在本篇文章中,仅关注于造罚球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把球队进入“bonus”状态下小乔丹、霍华德和德拉蒙德三人的实际情况拿出来作对比。没有任何悬念,这三人在两种情况下的造罚球率差值远大于联盟的平均水平,落差超过25%。这三人也是全联盟在“bonus”状态下至少罚球出手超过20次的球员中,造罚球率差值最大的三人。

尽管小乔丹在赛季末期的造罚球率比三个月前有所下滑,但相比于詹姆斯-哈登、德马库斯-考辛斯和德玛尔-德罗赞这些造犯规高手,小乔丹最终“bonus”状态下的罚球数还是超过了100次。可想而知,单单在小乔丹一人身上,被故意犯规而走上罚球线而浪费的比赛转播时间,就有多么惊人。

如果单看在“bonus”状态下和比赛最后两分钟时,个人所受到的故意犯规,这才可符合本文研究的主题,我们才能更进一步分析(因为之前“bonus”状态下造罚球率样本包含了球员被正常犯规的情况,这就使统计出现误差)。我们现在所要继续的说的这部分,要么是砍人犯规,要么就是偶然情况下防止对方快攻的战术犯规。对于小乔丹、霍华德和庄神来说,这时候他们的造罚球率也就回归了地球人的水平,其中小乔丹下降最为明显。下表是相关数据。

而像小乔丹、霍华德和庄神这样的球员,如果去除掉他们被故意犯规造成的罚球,真实命中率都会有所提升的(正常球员都是罚球越多,真实命中率越高)。拿小乔丹举例,他在“bonus”状态下的真实命中率只有56.3%,相反却是66.9%。所以,对手对他故意犯规,从理论上看,绝对是合理的。

还有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点,那就是这些发生“砍鲨”的回合,也同样有能让他们的剩下四个队友受益的地方,但是球队“bonus”状态下的回合比重会下降。具体来讲,火箭和快船本赛季处在“bonus”状态下的回合比重分别为28.7%和27.9%,排名全联盟第五和第六。与此同时,活塞的25.7%竟低于联盟平均水平。这三支球队在“bonus”状态下的进攻效率都比平时要低,这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糟糕的罚球命中率,但这个进攻效率的差距也就只有每百回合2分左右。快船和火箭用小乔丹和霍华德的糟糕罚球为代价,换回了队中主要组织者和造犯规者罚球率的暴涨,保罗非“bonus”状态下的造罚球率是13.2%,在“bonus”状态下是70.7%(这里不得不佩服保罗的大局观,他就能直截了当地把握住对手砍小乔丹的负面作用,改变打法,让自己的造罚球率暴涨),哈登也从46.6%提升至64.3%。(简言之,作者的意思就是,提出了一个聪明的设想,就比如快船和火箭这种球队,能不能让小乔丹和霍华德作为比赛诱饵,引诱对手来砍,从而让比赛进入“bonus”状态,接着再换下中锋,给保罗和哈登提供便利,帮助他们提高得分效率。)

尽管齐勒提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废除砍鲨的方案,但未来依旧会出现一代又一代惩罚糟糕罚球手的办法。对于小乔丹、霍华德和庄神这种禁区球员,能想到让他们走上罚球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争抢球犯规。当然也有值得庆幸的事,全联盟已经一致通过了在罚球抢篮板时候的“骑人犯规”,现在这种情况会直接吹罚恶意犯规,而不是普通犯规。这些东西的出现都很微妙,也许就是去年季后赛大家无意识中发掘出来的(西部半决赛第七场,里弗斯让保罗对霍华德这么做,于是本赛季联盟多位教练开始效仿,钻规则漏洞)。

当然,也会有其他整改措施以某种方式出现,但你很难预估出来,到底减少多少故意犯规造成的罚球,才能达到联盟的预期。

上周四的时候,有消息称NBA要在今年夏天消灭掉砍鲨战术。主要的担忧在于“砍人战术”过于影响比赛的时长,简单地用罚球数量和比赛持续时间做一个图标就能发现,这种担忧是合理的。在安德烈-德拉蒙德造出自2005-06赛季之后单场最高的25次犯规后,SBNation的专栏作家汤姆-齐勒就提出了一个,在bonus情况下,应对无球故意犯规的小改变。球队可以选择让球员执行两次罚球,或者重新发界外球。如果选择发界外球,剩余进攻时间不变,除非剩余进攻时间少于14秒,这个规则有点类似于脚踢球违例,这时候进攻时间就回表至14秒。说实话,这个改动真心非常简单。

所以,针对这一点,我仔细研究了可能会因为这一个小的改变而受影响的罚球以及与犯规相关的各项数据。三名值得关注的受影响最大的球员分别是迪安德雷-乔丹、德怀特-霍华德和安德烈-德拉蒙德。他们三人都是非常出色的球员,但也都有着职业生涯一如既往糟糕的罚球,如果给他们罚球或者发界外球两种选择,我觉得他们都会选择后者。对手也就会停止对他们的故意犯规,也不会寄希望于等同于失误的两罚全失。

在过去,这种情况只能让人无可奈何,或者拿来作为波波维奇和奥尼尔之间的段子。这些故意犯规在比赛实录的feed流中并不是叫作砍鲨战术,只叫作个人故意犯规。这会把砍人犯规归入比赛末战术犯规和防止快攻战术犯规当中。在2010-11和2011-12赛季,故意犯规场均只发生0.66次,其中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比赛结束前。只有纳什一人有过在单赛季中被故意犯规超过30次的经历(都是执行犯规战术的罚球),与此同时,小乔丹和霍华德一共是23次被故意犯规。纳什砍鲨战术依然存在,但并不是那么频繁,还不足以引起公愤,数据上的影响力也不够大。

从那以后,场均故意犯规的次数足足翻了一倍,本赛季已经上升至场均1.34次,场均发生在大前锋和中锋身上的次数已高达4次之多。小乔丹一人本赛季就被故意犯规134次,换算成每36分钟是1.86次。自从2010-11赛季以来,单赛季出场时间超过500分钟,每36分钟被砍数前10名的球员,全部都是内线。

废除砍鲨,设想很多,但谈何容易

那么,如果去掉这些犯规,罚球还有与犯规相关的数据显然都会发生变化,那么影响会有多大呢?本赛季我一直在密切关注“bonus时刻”(犯规达到单节次数,每一次团队犯规都会造成两次罚球)与否的比赛情况。在我们nyloncaculus的数据查询页面,你可以找到球队层面相关的基础数据,但还有很多相关的更详细的统计我们会在未来推出。

在本篇文章中,仅关注于造罚球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把球队进入“bonus”状态下小乔丹、霍华德和德拉蒙德三人的实际情况拿出来作对比。没有任何悬念,这三人在两种情况下的造罚球率差值远大于联盟的平均水平,落差超过25%。这三人也是全联盟在“bonus”状态下至少罚球出手超过20次的球员中,造罚球率差值最大的三人。

尽管小乔丹在赛季末期的造罚球率比三个月前有所下滑,但相比于詹姆斯-哈登、德马库斯-考辛斯和德玛尔-德罗赞这些造犯规高手,小乔丹最终“bonus”状态下的罚球数还是超过了100次。可想而知,单单在小乔丹一人身上,被故意犯规而走上罚球线而浪费的比赛转播时间,就有多么惊人。

如果单看在“bonus”状态下和比赛最后两分钟时,个人所受到的故意犯规,这才可符合本文研究的主题,我们才能更进一步分析(因为之前“bonus”状态下造罚球率样本包含了球员被正常犯规的情况,这就使统计出现误差)。我们现在所要继续的说的这部分,要么是砍人犯规,要么就是偶然情况下防止对方快攻的战术犯规。对于小乔丹、霍华德和庄神来说,这时候他们的造罚球率也就回归了地球人的水平,其中小乔丹下降最为明显。下表是相关数据。

而像小乔丹、霍华德和庄神这样的球员,如果去除掉他们被故意犯规造成的罚球,真实命中率都会有所提升的(正常球员都是罚球越多,真实命中率越高)。拿小乔丹举例,他在“bonus”状态下的真实命中率只有56.3%,相反却是66.9%。所以,对手对他故意犯规,从理论上看,绝对是合理的。

hb火博·体育

还有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点,那就是这些发生“砍鲨”的回合,也同样有能让他们的剩下四个队友受益的地方,但是球队“bonus”状态下的回合比重会下降。具体来讲,火箭和快船本赛季处在“bonus”状态下的回合比重分别为28.7%和27.9%,排名全联盟第五和第六。与此同时,活塞的25.7%竟低于联盟平均水平。这三支球队在“bonus”状态下的进攻效率都比平时要低,这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糟糕的罚球命中率,但这个进攻效率的差距也就只有每百回合2分左右。快船和火箭用小乔丹和霍华德的糟糕罚球为代价,换回了队中主要组织者和造犯规者罚球率的暴涨,保罗非“bonus”状态下的造罚球率是13.2%,在“bonus”状态下是70.7%(这里不得不佩服保罗的大局观,他就能直截了当地把握住对手砍小乔丹的负面作用,改变打法,让自己的造罚球率暴涨),哈登也从46.6%提升至64.3%。(简言之,作者的意思就是,提出了一个聪明的设想,就比如快船和火箭这种球队,能不能让小乔丹和霍华德作为比赛诱饵,引诱对手来砍,从而让比赛进入“bonus”状态,接着再换下中锋,给保罗和哈登提供便利,帮助他们提高得分效率。)

尽管齐勒提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废除砍鲨的方案,但未来依旧会出现一代又一代惩罚糟糕罚球手的办法。对于小乔丹、霍华德和庄神这种禁区球员,能想到让他们走上罚球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争抢球犯规。当然也有值得庆幸的事,全联盟已经一致通过了在罚球抢篮板时候的“骑人犯规”,现在这种情况会直接吹罚恶意犯规,而不是普通犯规。这些东西的出现都很微妙,也许就是去年季后赛大家无意识中发掘出来的(西部半决赛第七场,里弗斯让保罗对霍华德这么做,于是本赛季联盟多位教练开始效仿,钻规则漏洞)。

当然,也会有其他整改措施以某种方式出现,但你很难预估出来,到底减少多少故意犯规造成的罚球,才能达到联盟的预期。

(OnFire篮球APP,最懂篮球的人都在这里。范特西游戏火热上线,来组建属于你的豪华阵容。)